潮陽電視臺

潮陽廣播電視臺成立20多年來,各項事業迅猛發展,技術設備日臻完善,綜合實力不斷提升。每天播出的新聞、專題和文藝節目,涵蓋資訊、娛樂、生活、服務等,立足本土,貼近生活,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,節目內容豐富多彩,收視率高。有線光纖網絡延伸至全區每天播出《潮陽新聞》、《潮之潮》、《經典劇場》、《娛樂星天地》等新聞、專題和文藝節目,涵蓋資訊、娛樂、生活、服務等,立足本土,貼近生活,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,節目內容豐富多彩,收視率高。有線光纖網絡延伸至全區各鎮,信號覆蓋通村到戶,受眾人口達到200多萬。《潮陽新聞》:每晚20:00、22:00播出,第二天中午12:00重播。節目立足服務潮陽區委、區政府中心工作和三個文明建設,展示新區新形象,以時政、經濟新聞為主,兼顧其它方面要聞,突出嚴肅性、時效性、主導性和綜合性,唱響主旋律。《關注民生,服務大眾》周一至周五在《潮陽新聞》中播出,報道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、實用資訊等內容,包括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樂,以及求助、好人好事、情感生活、百姓心聲、奇人趣事、人物故事、輿論監督和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的解釋性報道,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,引導觀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樂觀的生活態度。《潮之潮》周日晚20:00、22:00播出,第二天中午12:00重播,節目內容緊貼潮陽區不同時期的工作動態,延伸新聞、追蹤熱點、深度報道、溝通民意、化解矛盾、促進發展。潮陽區(Teoyall),中國千年古縣,廣東省汕頭市轄區。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置潮陽縣。晉朝至清朝,隸屬義安郡、潮州府。潮陽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,瀕臨南海,因地處海之北而稱潮陽。1993年4月撤縣設市(縣級),2003年3月,撤銷縣級潮陽市,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,劃歸汕頭市管轄。潮陽區緊靠北回歸線,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年平均溫度21.5℃。全區地貌以丘陵、平原為主,有練江、榕江兩大水系。交通便利,有國道324線、深汕高速公路、省道234線、省道237線、廈深鐵路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汕湛、潮惠、揭惠、潮汕環線四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。潮陽文化積淀豐厚,素有“海濱鄒魯”之稱。全區有旅游景點、文物古跡130多處,其中,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(文光塔),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(靈山寺大顛祖師墓、海門“萬人冢”、海門蓮花峰摩崖石刻、四序堂石刻、東巖摩崖石刻),東山風景區、蓮花峰風景區、大峰風景區、靈山寺、文光塔等名勝古跡遠近聞名。英歌舞、剪紙、笛套音樂是潮陽文化藝術的“三瑰寶”,列入首批國家級、省級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保護項目。有木雕、石雕、錫雕、香稿末塑等傳統工藝,潮劇、“雙忠”文化、“媽祖”文化、“大峰”慈善文化和貴嶼“街路棚”等民俗文化活動,榮獲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稱號。
文章來源:汕頭頻道